怎么能让北京踢球的孩子多起来?

2024-07-22 0:28:27 欧洲杯直播 芩畅

北京的球迷总爱说:“北京踢球的孩子少”。确实,从北京国安这个北京足球的金字塔尖来看,一线队只有侯森和韩佳奇两个北京孩子,而且韩佳奇还是在外地长大后又引进回来的。也就是说,北京队满打满算就一个根儿正苗红、自己培养的北京人。

当然,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北京现在已经是一个多籍贯、多民族甚至多国籍的城市,北京踢球的孩子也不仅仅是北京孩子。在这样的人口背景下,按说北京踢球的孩子应该不算少才是。可事实上,在北京踢球的孩子数量,不用说跟成都、青岛这些目前青少年足球发展好的地区相比,就是比上海、广州也显逊色。

北京踢球的孩子都去哪了?其实这个话题要从北京孩子为什么踢球开始。

以我儿子所在的班级为例,据孩子的转述,他们班里把足球作为课外兴趣培养的孩子只有3个,不足班里的十分之一。每周能够坚持2-3次专业训练的就他一个,也就是1/40。据我儿子说,他们学校校队里,二年级的孩子中,踢球比他好的也没几个。也就是说,一个年级的孩子中,每周能够坚持2-3次足球训练的孩子的比例,可能还要低于1/40,有可能是1/60甚至1/80。

北京市教委今年3月曾经公布了北京市中学和小学生数量,小学生人数为116万余名,根据历年来男生略多于女生的情况来看,至少有60万小学男生。如果套用我儿子班级的踢球孩子的比例来估算,北京踢足球的孩子大约有4万名左右,能够坚持每周2-3次或以上足球训练的估计也就1万人。

今年“百队杯”审核报名已经结束,据媒体报道一共报名了1200多支球队,根据规则,五人制比赛最少报名6人,最多报名10人。以此来估算,参加“百队杯”的孩子大约也就是1万人。

而最后真正有可能在足球道路上继续发展的孩子,肯定也就出自这1万人。这1万人中,每周训练频次超过3次的会更少。这1万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的加重等各方面原因,到12岁职业球队选拔的年龄时,能剩下的就屈指可数。

当然,最终走入职业足球方向的都是金字塔的塔尖,显然,让塔尖更大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金字塔的底座更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提高足球人口”。

事实上,通过刚才上面的估算大家会发现,北京至少还有2、3万的孩子平时以踢足球为兴趣,他们可能每周之参加一次或者两次足球课程,如果往广义上来说,还有更多的孩子没有接受过足球课程,但却同样喜欢踢足球。

其实在我接触的孩子中,至少一半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都在接受各种体育项目的培训,足球、篮球、游泳、羽毛球、跆拳道居多,自行车、击剑、武术、乒乓球、网球、棒球等项目也不少。但相比其他小众项目或个人项目来说,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足球的投入和回报率是比较低的。

虽然足球的课时费在各种体育项目中偏低,但因为踢球的孩子多,而且足球是群体项目,同时获得成绩的难度大,因此真正支持孩子踢足球的家庭,大多还是家长对足球有着执着的热爱。但也有些家庭里,是孩子喜欢踢足球,家长对此不是特别感冒,或者家长只是希望借助足球来让孩子“跑一跑”。这些家庭的孩子,其实就构成了那2、3万足球普及人口。

怎么激发这些孩子去更多的参与足球,让这些孩子能有更多的踢球的动力,其实才是北京足球从普及到选拔再到精英的根基。

很显然,比赛是最好的突破口。当孩子站在场上面对对手去参加比赛的时候,往往更会刺激家长的关注。

可现实情况是,这些孩子反而缺乏足够的比赛

在北京目前的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只有“百队杯”算是为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平台。但随着“百队杯”的名气越来越大,历史越来越悠久,“百队杯”已经发展成为“千队杯”,参加比赛的球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百队杯”上,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周五练六练的孩子赢一周两练三练的孩子10个20个,一周两练三练的孩子赢一周一练的孩子10个20个。

这其实对那些足球最普及的孩子们是一种打压,他们在场上是煎熬的,享受不到足球的乐趣。更何况,怎么能让北京踢球的孩子多起来?“百队杯”无论再怎么扩军,也远远无法涵盖北京所有爱踢球的孩子。

总有一些孩子,因为一些原因,比如没有足够的训练时间,没有合适的俱乐部,没有足够的队友,而失去了体验足球比赛的机会。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儿子在常赢俱乐部踢球,常赢俱乐部的负责人姚尧教练曾经跟我聊起他对百队杯的观察,他说:“我们俱乐部的球队去踢百队杯,碰到强队可能输10个,碰到弱队可能赢10个,但无论输的队赢的队,我都从孩子们脸上看不到他们对足球的兴趣。”

姚教练说的这些情况,我在儿子踢球的这两年里的观察中也体会的很清晰。孩子们在足球场上,似乎不是在比赛,而是在“考试”。往往一场球中,只能听见双方教练的叫喊,或者双方家长的声音,而孩子们都低着头,闷不做声,踢自己的比赛。如果那个球处理得不好,可能还会招来家长的埋怨、教练的指责。然后球队输球后,家长和教练会把成绩不佳归咎于孩子,如果不归咎给孩子,也会归咎给裁判。

“我们的环境太重视比赛结果了。国外的家长和教练在赛前都会跟孩子说‘去享受你的比赛’,而我们的家长和教练可能都是告诉孩子你要进几个球。”常赢俱乐部的女教练常方方说。尽管她和姚教练都很提倡通过足球带给孩子快乐,但他们都发现,似乎现实中很难做到。

所以,前几天常教练跟我聊起来,说她想办一个不计名次、不看中比分的足球比赛,参赛的球队就是那些一周1练甚至都没有专业训练的孩子们。他还想让孩子和家长都参与到比赛的角逐中来,通过这样的赛事,慢慢的把“足球的快乐”传递给孩子和家长们。

“相比带球队参加比赛赢球获得锦标,我更喜欢看这些孩子踢球,哪怕他们不会任何技术,就是在球场上瞎跑瞎踢,但这会让孩子很开心,大人也很开心。”常教练说。

她的想法随后得到了姚教练的支持,作为一家社区青训俱乐部的负责人,姚教练发现,北京乃至中国的青少年比赛中,绝大多数都是给精英级别的孩子们准备的,那些孩子一周五练甚至六练,有的还一天两练,他们的技术、身体和心智非常成熟,已经是一个标准的足球储备人才。

而那些一周两练、一练甚至都没有固定训练但却单纯喜欢足球的孩子们,却没有什么参与比赛的机会。这些孩子有的只能在小区或者胡同里,拿着足球胡乱踢几脚。

“但这些孩子对于足球的热爱,可能更真挚。”姚教练说,而且这些孩子会让人回想起三四十年前,已为人父母的这批70后80后的少儿时光——书包、砖头、水壶皆可为球门的那个年代。

自从决定做社区足球俱乐部,姚教练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能够打造社区的足球氛围,常赢FC的一线队能够吸引常营及周边的居民来观看比赛,这是他们作为足球俱乐部和足球青训教练的责任,而营造足球氛围更重要的还是在孩子身上。

于是,在第三届“灵动星空杯”青少年足球赛中,将在2017和2016年龄段增加兴趣组的比赛。所谓兴趣组,就是“只要你爱,就能来踢”的青少年足球赛。

今年的清明节和端午节假期,常赢FC举办了前两届灵动星空杯,这两届比赛主要是给一周三练四练的青少年俱乐部球队提供更多的比赛机会。到了第三届灵动星空杯,姚教练希望给更多热爱足球的孩子们机会,让比赛更加普及,变成一个无门槛的青少年比赛。

何为无门槛的青少年比赛?就是说,来参赛的球队,只需要有6个孩子组队即可参加,不对组队形式有任何硬性要求。申请报名的可以是小型的足球俱乐部的教练,也可以是幼儿园或小学的老师,还可以是同一个小区的孩子家长,无论练没练过足球,只要喜欢,然后配上统一的队服和护腿板,缴纳一点点的报名费,就可以组队参加。

可能有人会有疑虑,我带着我们小区6个孩子来参加,这6个孩子都没练过足球,踢球还用“大脚趾头杵”,碰到每周练一次的俱乐部,也还是踢不过啊,到时候输个稀里哗啦,多懊恼,多沮丧。

这次比赛分为兴趣组和精英组。精英组其实是给即将参加百队杯的、有一定训练基础的球队来做热身比赛的。而兴趣组则完全是为了普及,这样就避免出现自发组成的球队被训练有素的球队赢几十个的情况。

其次,本次比赛兴趣组共招募报名8支球队,每队7场比赛,比赛不计名次,完全是“重在参与、享受快乐”的比赛。比赛后,会为各队的小球员举办参赛仪式,小球员都会获得荣誉纪念品。

第三,虽然是强调“重在参与”,但既然是比赛总要有一些竞争。因此,兴趣组的比赛虽然不强调分数,不强调名次,但会通过投票评审的方式,选出优秀小球员1名、优秀球队1支和优秀教练员1名。其中,最佳小球员是每场比赛赛后由各队的小球员代表(队长)投票产生,最佳球队和最佳教练员由组委会根据赛事综合表现推选决定。

姚教练说,兴趣组比赛的宗旨就是,让孩子享受足球,同时即淡化竞技比分又要让孩子参与到评选最佳的环节中。说白了,比赛会有第一,但第一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那个,可能是最受欢迎的那个,最热爱足球的那个,最勇敢顽强的那个。

类似的规则在精英组也有所体现。本次比赛虽然精英组的球队成绩肯定是要根据比赛结果决出,但精英组有8支球队的教练员可以投票选出各队的最佳球员,同时每场比赛后各队的小球员队长也可以参与投票选出当场比赛的MVP。

“我们不希望孩子过分关注比分,也不希望家长和教练只为一个进球或者一场胜利喝彩。我们希望家长和教练都更关注孩子个体的成长。孩子也要参与进来,看到自己身边的同龄人中的优点。”姚教练说。

为了营造社区足球的氛围,第三届灵动星空杯还对外招募比赛志愿者,包括签到引领员、场地协调员、比赛摄影师等岗位,只要是喜欢足球,对青少年足球有激情的中青年人,都可以来为孩子们的比赛服务。比赛方会为志愿者提供工作餐和比赛纪念服装。

社区足球俱乐部的责任是什么?姚尧教练说,除了培养青少年球员之外,更大的责任其实是打造整个地区的足球氛围,提升地区的足球文化水平。让家长和孩子,让男女老少都参与到足球活动中来。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